這段內容講述了惡意詆毀行為的法律立案標準。如果該行為影響了公司的形象,則只能被認定為侵犯了公司的商業(yè)
這段內容講述了惡意詆毀行為的法律立案標準。如果該行為影響了公司的形象,則只能被認定為侵犯了公司的商業(yè)信譽和商品聲譽,而不是構成了誹謗罪。即使該行為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立案標準包括給他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以及具有嚴重妨害他人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導致停產、破產的情形。對于尚不造成或者損害較輕微的,可追究其民事責任或者行政責任,而不以犯罪論處。
一種惡意詆毀行為,如果影響了公司的形象,那么這種行為只能被認定為侵犯了公司的商業(yè)信譽和商品聲譽,而不是構成了誹謗罪。即使這種行為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其立案標準:(1)給他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2)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嚴重妨害他人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導致停產、破產的;造成惡劣影響的。對于尚不造成或者損害較輕微的,可追究其民事責任或者行政責任,而不以犯罪論處。
誣陷公司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guī)定,公司作為法人,其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中,民事責任是指公司因違反合同、侵害股東、員工合法權益等民事法律關系,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而行政責任則是指公司因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guī),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在民事責任方面,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規(guī)定,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的形成產生影響,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1. 提供虛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騙手段,使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的形成產生重大誤解的;
2. 故意不按照章程規(guī)定的程序召開股東會會議或者股東大會,致使會議無法正常召開的;
3. 違反公司章程、股東會決議,致使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
4. 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或者公司信息披露嚴重失實的;
5. 違規(guī)開展資金往來、資產運作或者損害公司利益的;
6. 或者公司其他嚴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以及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的。
在行政責任方面,根據《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guī)定,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的形成產生影響,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
1.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以及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致使公司受到嚴重罰款或者停業(yè)整頓等行政處罰的;
2. 或者公司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受到嚴重行政處罰的;
3. 致使公司受到嚴重損害,或者嚴重威脅公司利益的;
4. 或者公司其他嚴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以及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的。
在上述兩種責任中,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在法律適用上存在一定的區(qū)別。例如,在民事責任中,主要關注公司違反合同、侵害股東、員工合法權益等民事法律關系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在行政責任中,則主要關注公司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guī)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在實際操作中,公司應當依法合規(guī)經營,切實履行自身義務。如公司發(fā)生民事糾紛或行政責任,投資者可以依法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一種惡意詆毀行為如果影響了公司的形象,只會被認定為侵犯了公司的商業(yè)信譽和商品聲譽,并不會構成誹謗罪。但若該行為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則可能會被追究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在民事責任方面,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的形成受到影響的,公司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在行政責任方面,公司可能會受到嚴重罰款或停業(yè)整頓等行政處罰。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在法律適用上存在一定的區(qū)別,投資者可以依法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yè)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